盐雾腐蚀是海洋、盐碱环境中 PCB 的 “隐形杀手”,但很多用户做完盐雾测试后,常困惑于 “白色颗粒是否为腐蚀”“如何判断合格”。以下拆解 3 大核心判定方法,明确操作步骤与合格标准,帮你精准评估三防漆防护效果。苏州三防漆厂家推荐

通过目视对比,根据 PCB 表面腐蚀程度(如锈迹、漆膜破损)或腐蚀面积占比,结合标准样件判定等级,直观反映防护效果。
1. 预处理:盐雾试验结束后,用流动清水冲洗 PCB 表面(去除盐结晶,避免干扰判断),晾干后置于充足光线下(建议照度≥500lux);
2. 观察重点:聚焦漆膜是否有破损、起泡、剥落,元件 / 焊盘是否有锈迹、腐蚀斑点;
3. 等级判定:
◦ 参考 GB/T 6461-2002《金属基体上金属和其他无机覆盖层 腐蚀试验后的试样和试件的评级》,或行业标准样件;
◦ 合格标准:0 级(无腐蚀)或 1 级(腐蚀面积<1%),若出现 2 级及以上(腐蚀面积≥1%),则三防漆防护不达标。
务必准备标准对比样件(如未涂漆 PCB 盐雾试验后的腐蚀样件、合格涂漆 PCB 样件),避免仅凭主观判断误判。
通过测试前后 PCB 的重量差,量化判断腐蚀程度(重量损失越多,说明金属部件腐蚀越严重),适合对防护精度要求高的场景(如军工、汽车电子)。
1. 试验前称重:用精度≥0.1mg 的电子天平称量涂覆三防漆的 PCB,记录初始重量(W1);
2. 盐雾试验:按标准完成试验(如中性盐雾 168h);
3. 试验后处理:
◦ 流动清水冲洗→蒸馏水二次清洗(去除残留盐分)→105-110℃高温干燥箱干燥 2h(避免水分影响重量);
1. 试验后称重:冷却至室温后再次称量,记录重量(W2);
2. 合格标准:重量损失≤7.5mg,若超过则判定为不合格(说明元件 / 焊盘腐蚀严重,三防漆未有效隔绝盐雾)。
干燥过程中需避免 PCB 污染(如用干净托盘盛放),且称重前需确认天平校准,确保数据准确。
用户常将盐雾试验后残留的 “白色颗粒” 误认为腐蚀,实则多为盐结晶,需通过清洗后观察区分。
1. 清洗前观察:试验后 PCB 表面若有白色颗粒,先记录位置与形态;
2. 清洗验证:用流动清水轻柔冲洗 30 秒,观察白色颗粒是否消失;
◦ 若消失:判定为盐结晶(非腐蚀),继续检查漆膜状态;
◦ 若未消失:需进一步确认是否为腐蚀产物(如用酒精擦拭,若仍残留且伴随漆膜破损,大概率为腐蚀);
1. 最终判断:
◦ 合格:清洗后漆膜光滑平整,无破损、起泡、起皱,元件 / 焊盘无锈迹;
◦ 不合格:漆膜出现破损、剥落,或元件 / 焊盘有明显腐蚀斑点。
关键总结:盐雾测试判定需 “定性 + 定量” 结合 —— 外观检查快速排除盐结晶干扰,评级法直观判断腐蚀等级,称重法量化防护效果。尤其对海洋、盐碱环境应用的 PCB,建议优先采用 “评级法 + 称重法” 双重判定,确保三防漆真实达标。若需定制盐雾测试方案,可咨询东莞润莘电子等专业厂家获取技术支持。苏州三防漆厂家推荐(环保型三防漆E801)
本文为东莞润莘电子(www.gdrxs.cn)原创作品,©2025。
未经书面许可,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、摘编或用于任何商业目的。
欢迎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本文链接。